康太太网上药店 > 用药指导 > 肿瘤癌症
肿瘤癌症
解释:肿瘤(Tumor) 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肿瘤亦称为癌症。

本栏目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肿瘤癌症类疾病的相关用药指导,包括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相关文章,为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体的用药注意事项建议在专业药师或医生指导下使用。

肿瘤癌症用药指导

  • 【药品名称】...[查看全文]
  • 巯嘌呤片属于抑制嘌呤合成途径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化学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因而能竞争性地抑制次黄嘌呤的转变过程。本品进入体内,在细胞内必须由磷酸核糖转移酶转为6-巯基嘌呤核糖核苷酸后,方具有活性。其主要的作用环节有二:(1)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酰胺转移酶,因而阻止1-焦磷酸-5-磷酸核糖(PRPP)转为1-氨基-5-磷酸核糖(PRA)的过程,干扰了嘌呤核苷酸合成的起始阶段。(2)抑制复杂的嘌呤间的相互转变,即能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转为腺嘌呤核苷酸及次黄嘌呤核苷酸转为黄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的过程,同时本品还抑制辅酶I(NAD+)的合成,并减少了生物合成DNA所必需的脱氧三磷酸腺苷(dATP)及脱氧三磷酸鸟苷(dGTP),因而肿瘤细胞不能增殖,本品对处于S增殖周期的细胞较敏感,除能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外,对细胞RNA的合成亦有轻度的抑制作用。用巯嘌呤治疗白血病常产生耐药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体内出现了突变的白血病细胞株,因而失去了将巯嘌呤变为巯嘌呤核糖核苷酸的能力。...[查看全文]
  • 巯嘌呤片(永康)与其他对骨髓有抑制的抗肿瘤药物或放射治疗合并应用时,会增强巯嘌呤效应,因而必须考虑调节巯嘌呤片(永康)的剂量与疗程。...[查看全文]
  • 巯嘌呤片(永康)的药物相互作用如下:...[查看全文]
  • 巯嘌呤片(永康)的有效期为24月,规格型号为50mg*100s,100片/瓶。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61021058,生产企业为陕西兴邦药业有限公司。...[查看全文]
  • 巯嘌呤片药代动力学:口服胃肠道吸收不完全,约50%。广泛分布于体液内。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20%。本品吸收后的活化分解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内进行,在肝内经黄嘌呤氧化酶等氧化及甲基化作用后分解为硫尿酸等而失去活性。静脉注射后的半衰期约为90钟,约半量经代谢后在24小时即迅速从肾脏排泄,其中7~39%以原药排出。...[查看全文]
  • 巯嘌呤片(永康)遮光,密封保存。很多药物遇到光、热会分解,这样会降低有效成分,甚至生成有害副产物,所以要注意遮光。密封是为了防止该药跟空气进行接触,发生氧化反应。还有如果没有密封好,空气中的水蒸气也会趁虚而入,对药品进行潮解反应。所以密封好可以有效防止药物的有效成分发生变化。...[查看全文]
  • 巯嘌呤片(永康)与对肝细胞有毒性的药物同时服用时,有增加对肝细胞毒性的危险。...[查看全文]
  • 醋酸地塞米松片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醋酸地塞米松片的激素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醋酸地塞米松片可以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醋酸地塞米松片可以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查看全文]
  • 醋酸地塞米松片极易自消化道吸收,醋酸地塞米松片的血浆T1/2为190分钟,组织T1/2为3日。醋酸地塞米松片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其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低。醋酸地塞米松片可以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醋酸地塞米松片具有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醋酸地塞米松片可以降低免疫复合物通过基底膜,并能减少补体成分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醋酸地塞米松片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醋酸地塞米松片的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作用比泼尼松更显著,醋酸地塞米松片对水钠潴留和促进排钾作用很轻,醋酸地塞米松片对垂体-肾上腺抑制作用较强。醋酸地塞米松片具有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