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康大药房 > 用药指导 > 心脑血管
心脑血管
解释: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本栏目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心脑血管类疾病的相关用药指导,包括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相关文章,为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体的用药注意事项建议在专业药师或医生指导下使用。

心脑血管用药指导

  • 缬沙坦口服后可迅速吸收,其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23%。缬沙坦的体内消除表现为多级指数衰减动力学(T1/2α<1h,T1/2β约9h)。重复给药时,本药物的动力学无改变,每天服用一次很少出现药物蓄积。男性与女性患者的血药浓度相似。缬沙坦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率高(94~97%)。...[查看全文]
  •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导致血压升高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ASH)提出了高血压新定义,认为高血压是一个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把高血压从单纯的血压读数扩大到了包括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查看全文]
  • 缬沙坦降低升高的血压,同时不影响心律。代文(缬沙坦胶囊)降压药是否能平稳降压又维持心率稳定。对大多数患者,单剂口服2小时内产生降压效果,4-6小时达作用高峰,降压效果维持至服药后24小时以上,治疗2-4周后达最大降压疗效,并在长期治疗期间保持疗效。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进一步增强降压效果。...[查看全文]
  • 内分泌组织增生或肿瘤所致的多种内分泌疾病,由于其相应激素如醛固酮、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分泌过度增多,导致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使血压升高。这种由内分泌激素分泌增多而致的高血压称为内分泌性高血压,也是较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如能切除肿瘤,去除病因,高血压可被治愈或缓解。...[查看全文]
  • 临床实验证明:大鼠每日灌服缬沙坦,剂量分别为60、200、600mg/kg,连续3个月,大剂量组动物水摄入量和尿量稍增加,雄性大鼠轻度肾小球增生和嗜碱细胞增加,雌性大鼠肾小球输入小动物肥大,恢复期结束后未见异常。...[查看全文]
  • 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它可选择性作用于已知与血管紧张素II作用相关的AT1受体亚型。AT2受体亚型则与心血管作用无关。缬沙坦对AT1受体没有任何部分激动剂的活性,并且对AT1受体的亲和力比对AT2受体更强大(约为20,000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也就是激肽酶II,它可使血管紧张素I转化成血管素II及降解缓激肽。...[查看全文]
  •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导致血压升高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ASH)提出了高血压新定义,认为高血压是一个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查看全文]
  • 缬沙坦胶囊主要成份是缬沙坦,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它选择性地作用于受体亚型,阻断Ⅱ与受体的结合(其特异性拮抗受体的作用大于受体约倍),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查看全文]
  • 拉西地平属片剂,可用于治疗高血压。本品为为特异、强效持久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选择性的阻滞血管平滑肌的钙通道,扩张周围动脉,减低周围血管阻力,减低心脏后负荷,降低血压。...[查看全文]
  • 缬沙坦的体内消除表现为多级指数衰减动力学(T1/2α<1h,T1/2β约9h)。重复给药时,本药物的动力学无改变,每天服用一次很少出现药物蓄积。男性与女性患者的血药浓度相似。缬沙坦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率高(94~97%)。口服,一次1粒(80mg),一日1次。抗高血压作用通常在服药2周内出现,4周时达到最大疗效。所以,一粒缬沙坦胶囊降压药的有效药效是一天。...[查看全文]
相关药品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