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康大药房 > 用药指导 > 心脑血管
心脑血管
解释: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本栏目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心脑血管类疾病的相关用药指导,包括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相关文章,为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体的用药注意事项建议在专业药师或医生指导下使用。

心脑血管用药指导

  • 厄贝沙坦片为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受体抑制剂,能抑制AngⅠ转化为AngⅡ,能特异性地拮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受体(AT1),对AT1的拮抗作用大于AT28500倍,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该品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肾素、其他激素受体,也不抑制与血压调节和钠平衡有关的离子通道。...[查看全文]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属片剂,是抗高血压药。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单独或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和心绞痛,尤其自发性心绞痛(单独或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缩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通过特异性离子通道进入细胞。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对平滑肌的作用大于心肌。其与钙通道的相互作用决定于它和受体位点结合和解离的渐进性速率,因此药理作用逐渐产生。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外周动脉扩张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查看全文]
  • 厄贝沙坦片是耐受性较好,副作用较少的处方药。厄贝沙坦片为非多肽类血管紧张肽受体拮抗剂(ARB),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l型受体(ATl受体),抑制RAS从而降低血压,而对血管紧张肽2型受体(AT2受体)几乎无抑制作用。厄贝沙坦片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厄贝沙坦片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尤为适用。...[查看全文]
  • 临床试验观察厄贝沙坦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是采用双盲、双模拟、前瞻性平行试验设计,对照药为赖诺普利片。入选者40例经2周的安慰剂治疗后,分别给予厄贝沙坦1-3片(75-225mg)和赖诺普利安慰剂1-3片或赖诺普利1-3片(10-30mg)和厄贝沙坦安慰剂1-3片,均为1次/日、口服,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和血脂,心电图。...[查看全文]
  • 心率:用来描述心动周期的专业术语,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心率,现代汉语将心率解释为“心脏跳动的频率”。频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某件事情发生的次数。两种解释合起来就是,心脏在一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心脏跳动快慢的意思。...[查看全文]
  • 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iga肾炎等是原发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称为继发性肾炎。“肾炎”顾名思义就是肾脏发生了炎症反应,但是它和其他脏器的炎症是不同的。比如说肺炎,肠炎等是细菌和病源微生物直接损伤组织器官,导致的局部炎症反应。肾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是肾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是不同的抗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不同的抗体,结合成不同的免疫复合物,中国科学院肾病检测研究所认为沉积在肾脏的不同部位造成的病理损伤,形成不同的肾炎类型。...[查看全文]
  • 氢氯噻嗪为利尿药、抗高血压药。主要适用于心原性水肿、肝原性水肿和肾性水肿:如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雌激素过多引起的水肿;高血压;尿崩症。长期应用时宜适当补充钾盐。口服吸收迅速但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为60%~80%,进食能增加吸收量,可能与药物在小肠的滞留时间延长有关。口服2小时后产生利尿作用,达峰时间为4小时,3~6小时后产生降压作用,作用持续时间为6~12小时。氢氯噻嗪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蛋白结合率为40%,另部分进入红细胞、胎盘内。...[查看全文]
  • 厄贝沙坦分散片和其他种类降压药物均可有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但厄贝沙坦的效果优于其他种类降压药。...[查看全文]
  • 厄贝沙坦片的商品名有苏适、吉加、甘悦喜、格平、若朋、科苏等。主要的化学成分是厄贝沙坦。...[查看全文]
  • 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查看全文]
相关药品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