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太太网上药店 > 用药指导 > 抗菌消炎 > 抗菌消炎

抗菌消炎用药指导

  • 制霉素片主要成份为制霉素,为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含有制霉菌素A1、A3和多真菌素B。制霉素片为糖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色或棕黄色。制霉素片临床主要用于口腔,胃肠道,阴道以及皮肤粘膜的念珠菌感染,常与广谱抗生素合用,以防止真菌引起二重感染。制霉素片口服用于治疗消化道念珠菌病。...[查看全文]
  •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是一种常见的感冒类非处方药品,用于缓解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小儿氨酚黄那敏颗不可多服。服用剂量过大,容易出现毒副作用。也不能长期或经常服用,以防引起造血系统和肝脏、肾脏的损害。建议轻症感冒或不发热时最好不用。...[查看全文]
  • 拜复乐为暗红色薄膜衣片。拜复乐用于治疗患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成人(≥18岁)。拜复乐的抗菌作用机制为干扰Ⅱ、Ⅳ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是控制DNA拓扑和在DNA复制、修复和转录中关键的酶。拜复乐的杀菌曲线表明,拜复乐是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杀菌活性。拜复乐最低杀菌浓度和最低抑菌浓度基本一致。...[查看全文]
  • 拜复乐通过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证实,拜复乐体内活性高。拜复乐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耐药的耐药机制不影响其抗菌活性。拜复乐和这些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至今未发现质粒介导的耐药性的出现。...[查看全文]
  • 拜复乐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耐药的耐药机制不影响其抗菌活性。拜复乐和这些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至今未发现质粒介导的耐药性的出现。拜复乐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类耐药的细菌亦有效。拜复乐通过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证实,拜复乐体内活性高。...[查看全文]
  • 拜复乐的耐药率很低(10[sup]-7[/sup]-10[sup]-10[/sup])。序列的将细菌暴露在低于莫西沙星MIC浓度时只能使MIC值有少量的增加。其他喹诺酮类之间存在交叉耐药。但是,一些对其他喹诺酮类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对莫西沙星敏感。拜复乐口服后可以很快被几乎完全吸收。拜复乐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总计约91%。拜复乐在50~1200mg单次剂量和每日0.6g连服10天的药代动力学显示出呈线性关系。3天内达稳态。拜复乐的8-甲氧基部分与8-氢部分相比具有对革兰阳性菌高活性和耐药突变的低选择性。...[查看全文]
  • 拜复乐的耐药率很低(10[sup]-7[/sup]-10[sup]-10[/sup])。序列的将细菌暴露在低于莫西沙星MIC浓度时只能使MIC值有少量的增加。其他喹诺酮类之间存在交叉耐药。但是,一些对其他喹诺酮类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对莫西沙星敏感。拜复乐口服后可以很快被几乎完全吸收。拜复乐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总计约91%。拜复乐在50~1200mg单次剂量和每日0.6g连服10天的药代动力学显示出呈线性关系。3天内达稳态。拜复乐的8-甲氧基部分与8-氢部分相比具有对革兰阳性菌高活性和耐药突变的低选择性。...[查看全文]
  • 拜复乐通过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证实,拜复乐体内活性高。拜复乐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耐药的耐药机制不影响其抗菌活性。拜复乐和这些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至今未发现质粒介导的耐药性的出现。...[查看全文]
  • 拜复乐从血浆和唾液中被排出的平均半衰期为12小时拜复乐。口服400mg药物后的平均总体表观清除率为179-246ml/min。拜复乐的肾清除率为24-53ml/min,提示肾脏通过肾小管能部分重吸收该药。拜复乐的原形和第二阶段的代谢产物在达到平衡后几乎能完全回收,拜复乐的回收率为96-98%,且与给药途径无关,没有发生氧化代谢的迹象。...[查看全文]
  • 拜复乐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耐药的耐药机制不影响其抗菌活性。拜复乐和这些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至今未发现质粒介导的耐药性的出现。拜复乐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类耐药的细菌亦有效。拜复乐通过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证实,拜复乐体内活性高。...[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