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太太网上药店 > 用药指导 > 家庭常备 > 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用药指导

  •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为一复方解热镇痛药,每片含乙酰水杨酸0.22g、非那西丁0.15g、咖啡因35mg。其中阿司匹林和非那西丁均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能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感受神经元的正常反应性而起退热镇痛作用;阿司匹林还通过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等的合成起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阿司匹林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咖啡因为中枢神经兴奋药,能兴奋大脑皮层,提高对外界的感应性,并有收缩脑血管,加强前两药缓解头痛的效果。...[查看全文]
  • 六神丸以牛黄、麝香为主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辅以冰片加强清热解毒、化腐消肿之功,同时配以蟾酥加强解毒消肿止痛之力,佐以珍珠解毒化腐生肌,雄黄解毒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腐消肿止痛之功,是治疗热毒所致咽喉肿痛、痈疽疔疮的良药。六神丸为黑色有光泽的小水丸;味辛辣。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鱼腥食物。孕妇忌用。新生儿禁用,老人、儿童及素体脾胃虚弱者慎用。...[查看全文]
  • 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cold和流行感冒。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查看全文]
  • 中医上解释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查看全文]
  • 美林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其消炎、镇痛、解热作用与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相似,比对乙酰氨基酚好。在病人不能耐受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等时,可使用该品。对血象与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成人每次200毫克,每日1~3次,每日最多不超过800毫克;缓释剂可每次300毫克,每日1~2次。儿童每日1~3次,1岁以下每次20~30毫克;1~3岁每次60毫克;4~6岁每次100毫克;7~9岁每次150毫克;10~12岁每次180毫克;12岁以上每次200毫克。外用:5%,每日3次。偶见轻度消化不良、皮疹、胃肠道溃疡及出血,氨基转移酶升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对患有哮喘、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消化道溃疡、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婴儿建议发烧时不要服用。...[查看全文]
  • 蒲地蓝消炎片由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四味中药组成,其中蒲公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内毒素及抗炎作用,苦地丁素具有抗炎、镇痛、抑菌作用,板篮根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黄芩具有抗炎、抗过敏、解热作用。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淋巴腺炎,扁桃腺炎等的治疗。抗菌抗炎范围广,效果强。...[查看全文]
  • 蒲地蓝消炎片的组成成分是黄芩450g,蒲公英1200g,苦地丁300g,板蓝根450g。其中黄芩功效可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板蓝根能够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蒲公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内毒素及抗炎作用,苦地丁素具有抗炎、镇痛、抑菌作用。...[查看全文]
  • 牛黄解毒片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黄连,黄连主要用于治疗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效果显著,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进行治疗,还可以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以加强药效,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查看全文]
  •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生的、沿神经带状分布、单侧分布、密集成群的疱疹为特点,疼痛明显,愈后极少复发。本病传染性很小,带状疱疹患者不能直接传播带状疱疹病毒,但能在易感人群中造成水痘流行。其传播途径仍为“皮肤-空气-呼吸道”。...[查看全文]
  • 急性喉炎是喉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除全身症状外,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声嘶、咳痰、咳嗽、喉痛,声嘶表示病变已累及声带,轻者声音稍变粗,音调变低,重者明显声音嘶哑,甚至完全失声。...[查看全文]
相关药品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