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太太网上药店 > 用药指导 > 心脑血管
心脑血管
解释: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本栏目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心脑血管类疾病的相关用药指导,包括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相关文章,为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体的用药注意事项建议在专业药师或医生指导下使用。

心脑血管用药指导

  • 本品为酸性多糖类药物,是以藻酸为基础原料,用化学方法引入有效基团合成而得。其具有强分散乳化性能,且不易受外界因子影响,因其具有阴离子聚电解质纤维结构的特点,沿链电荷集中,在其电斥力的作用下,能使富含负电荷的细胞表面增强相互间的排斥力,故能阻抗红细胞之间和红细胞与血管壁之间的粘附,另外,本品能使凝血酶失活,其抗凝血效力相当于肝素的1/3~1/2,能阻止血小板对胶原蛋白的粘附,抑制由于血管内膜受损、腺苷二磷酸(ADP)凝血酶激活,以及释放反应等所致的血小板聚集本品还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应用后不仅能使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等迅速下降,同时又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此外,本品还有降血糖和降血压等多种功能。...[查看全文]
  • 应用藻酸双酯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旨在观察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研究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是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l~78(64.8±10.3)岁;发病时间6~24(13.2±2.4)h。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2~77(62.9±9.5)岁;发病时间6~23(13.8±3.2)h。2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查看全文]
  • 藻酸双酯钠片能使凝血酶失活,其抗凝血效力相当于肝素的1/3~1/2,能阻止血小板对胶原蛋白的粘附,抑制由于血管内膜受损、腺苷二磷酸(ADP)凝血酶激活,以及释放反应等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因而具有抗血栓、降血粘度、微动静脉解痉、红细胞及血小板解聚等前列腺环素(PGI2)样作用。...[查看全文]
  • 藻酸双酯钠(PSS)是以海藻提取物为基础原料,用化学方法引入有效基团合成而得的酸性多糖类药物,是我国第一个上市的海洋类药物。藻酸双酯钠片临床应用于以下病症:...[查看全文]
  • 随着近年来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之一,愈来愈受到关注;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促发急性胰腺炎和女性患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藻酸双酯钠片注射液明显降低血脂,那么,藻酸双酯钠片注射液能治疗高脂血症吗?...[查看全文]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激素是血管紧张素II,它可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由血管紧张素I转化生成,血管紧张素II可与各种组织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具有很广泛的生理作用,特别是直接或间接参与血压的调节。作为一个强效血管收缩剂,血管紧张素II具有直接的ACE作用,它还可导致钠和醛固酮的分泌增加。...[查看全文]
  • 缬沙坦胶囊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临床应用中曾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头晕、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腹泻、疲劳、鼻炎、背痛、恶心、咽炎及关节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剂量和治疗时间长短无关,与性别、年龄或种族无关,尚未知此反应是否与缬沙坦胶囊治疗有因果关系。...[查看全文]
  • 缬沙坦胶囊可以用于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通过选择性地阻断血管某种物质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缬沙坦胶囊推荐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与性别、年龄及种族无关。2周内出现抗高血压作用,4周后作用达最大。...[查看全文]
  • 缬沙坦胶囊的主要成分为缬沙坦,其化学名为(S)-N-戊酰基-N-{[2’-(1H-5-四唑基)-4-二苯基]甲基}-缬氨酸,不属于中成药。...[查看全文]
  • 缬沙坦胶囊是一种口服有效的、强效和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它可选择性作用于已知与血管紧张素II作用相关的AT1受体亚型,AT1与心血管作用无关。本药对AT1受体没有任何部分激动剂的活性,并且对AT1受体的亲和力比对AT2更强大(约为20,000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也就是激肽酶II,可使血管紧张素I转化成血管紧张素II及降解缓激肽。缬沙坦胶囊是高血压病人的首选良药。...[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