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太太网上药店 > 用药指导 > 心脑血管
心脑血管
解释: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本栏目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心脑血管类疾病的相关用药指导,包括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相关文章,为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体的用药注意事项建议在专业药师或医生指导下使用。

心脑血管用药指导

  • 阿司匹林肠溶片为解热镇痛类非处方药药品。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查看全文]
  • 阿司匹林肠溶片自上市以来就受到患者的喜爱,主要的原因是它有多种作用,具体如下:...[查看全文]
  • 阿司匹林肠溶片可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查看全文]
  • 阿司匹林肠溶片也能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阿司匹林肠溶片抗炎作用: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也可能与其有关。...[查看全文]
  • 阿司匹林肠溶片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此外,也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阿司匹林肠溶片有效抗血栓,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查看全文]
  • 为什么阿司匹林肠溶片效果好呢?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在胃内已开始吸收,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率和溶解度与胃肠道pH值有关。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肠溶片剂吸收慢。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和脑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时结合率也低。T1/2为15~20分钟;水杨酸盐的T1/2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pH值,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大剂量时可20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一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后,在乳汁中的水杨酸盐T1/2为3.8~12.5小时。...[查看全文]
  • 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非处方药,可以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一般来说,阿司匹林肠溶片最主要是用于感冒发热的治疗。...[查看全文]
  •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效果较好,作用广泛,能用于多种疾病,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功效:...[查看全文]
  • 阿司匹林肠溶片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本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查看全文]
  • 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不仅可以降低死亡率,还可以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使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1/3。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获益更多,可使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5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每1000例患者中,可挽救25人的生命,并可预防10~15例复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咨询医师,只要没有禁忌症,应尽早并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