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太太网上药店 > 用药指导 > 心脑血管
心脑血管
解释: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本栏目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心脑血管类疾病的相关用药指导,包括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相关文章,为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体的用药注意事项建议在专业药师或医生指导下使用。

心脑血管用药指导

  • 缬沙坦胶囊(代文)的主要成份是缬沙坦,其化学名称为:(S)-N-戊酰基-N-{[2’-(1H-四氮唑-5-基)[1,1’-联二苯]-4-基]甲基}-缬氨酸,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AngII)受体AT1的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II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临床没有发现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由于缬沙坦几乎不经过代谢,临床没有发现相关药物在诱导或抑制细胞色素P450系统方面与之发生相互影响。虽然缬沙坦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但是体外实验没有发现它在这一水平与其他血浆蛋白结合药物(如双氯芬酸、呋塞米、华法令)发生相互影响。...[查看全文]
  • 现在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有假的的,不良商家为了获利,缬沙坦胶囊肯定也是有假的的,但是只要您在有保障的药店购买并能够很好的鉴别,那么您将不会那么容易买到假药的。...[查看全文]
  • 缬沙坦胶囊(代文)为硬胶囊,内容物为白色粉末,(S)-N-戊酰基-N-{[2’-(1H-四氮唑-5-基)[1,1’-联二苯]-4-基]甲基}-缬氨。缬沙坦胶囊(代文)是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的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II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查看全文]
  • 联合中药较单用缬沙坦可能具有更好的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水平,保护肾功能。...[查看全文]
  • 缬沙坦胶囊(代文)的推荐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与性别、年龄及种族无关。2周内出现抗高血压作用,4周后作用达最大。未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日剂量可增至160mg(2粒)或加用利尿剂。对老年患者、轻到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或非胆管性及非胆汁瘀积型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查看全文]
  • 经相关临床研究可知该药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临床应用中曾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头晕、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腹泻、疲劳、鼻炎、背痛、恶心、咽炎及关节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剂量和治疗时间长短无关,与性别、年龄或种族无关,尚未知此反应是否与缬沙坦胶囊治疗有因果关系。化验指标:缬沙坦胶囊偶可引起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减少。在临床对照试验中,服用本药的患者出现血球压积和血红蛋白明显降低,分别为0.8%和0.4%,安慰剂组为0.1%。服用缬沙坦胶囊与服用ACE抑制剂,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分别为1.9%和1.8%。在临床对照试验中,服用本药的患者发生明显的血肌酐、血钾及总胆红素升高者分别为0.8%,4.4%和6%,而ACE抑制剂组分别为1.6%,6.4%和12.9%。服用缬沙坦胶囊的患者偶有肝功能指标升高。缬沙坦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无需监测特殊的实验室指标。...[查看全文]
  • 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拮抗剂,它选择性地作用于AT1受体亚型,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其特异性拮抗AT1受体的作用大于AT2受体约20,000倍),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查看全文]
  • 那么,缬沙坦胶囊吃了对肾有损害吗?最长能吃多久?...[查看全文]
  • 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最基本的方法,目前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利尿降压剂、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扩张剂。缬沙坦胶囊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拮抗剂,它选择性地作用于AT1受体亚型,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其特异性拮抗AT1受体的作用大于AT2受体约20,000倍),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查看全文]
  • 缬沙坦胶囊(代文)主要成份是缬沙坦,其化学名称为:(S)-N-戊酰基-N-{[2’-(1H-四氮唑-5-基)[1,1’-联二苯]-4-基]甲基}-缬氨酸,为血管紧张素II(AngII)受体AT1的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II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产生降压作用。单剂口服2小时内产生降压效果,4-6小时达作用高峰,降压效果维持至服药后24小时以上,治疗2-4周后达最大降压疗效,并在长期治疗期间保持疗效。...[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