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太太网上药店 > 用药指导 > 五官科 > 眼科

眼科用药指导

  • 另外,利福平还对好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所以,利福平不仅可以治疗结核病还可以在其他疾病中起抗菌消炎作用。利福平在使用的近四十年的历史中,出现副作用并不多,副反应主要是使肝脏转氨酶的升高,但大部分有反应的病人是属于一过性的,比方说有的人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活上不习惯,但过一时期也就习惯了,利福平在使用中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查看全文]
  • 沙眼其实在人们的生活中比较的常见,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因此我们称这种疾病为沙眼。而且沙眼对视力同样具有有损害的能力,我们应该保持警惕。...[查看全文]
  • 很多人认为沙眼是因为风沙引起的,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沙眼是一种慢性结膜角膜炎,其根本的致病原因跟风沙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沙眼其实在人们的生活中比较的常见,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因此我们称这种疾病为沙眼。而且沙眼对视力同样具有有损害的能力,我们应该保持警惕。...[查看全文]
  • 利福平滴眼液用于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用法用量是滴眼。一次1~2滴,一日4~6次。使用前,请将滴丸放入缓冲液中,振摇,使完全溶解。...[查看全文]
  • 沙眼衣原体可感染人的结膜、角膜上皮细胞。沙眼原发感染,愈后可不留瘢痕。但在流行地区,卫生条件差,常有重复感染。多次的反复感染,加重原有的沙眼血管翳及瘢痕形成,甚至睑板肥厚变形,引起睑内翻倒睫,加重角膜的混浊,损害视力,甚至失明。...[查看全文]
  • 肝脏中可被自身诱导微粒体氧化酶的作用而迅速去乙酰化,成为具有抗菌活性的代谢物去乙酰利福平,水解后形成无活性的代谢物由尿排出。本品主要经胆和肠道排泄,可进入肠肝循环,但其去乙酰活性代谢物则无肠肝循环。60%~65%的给药量经粪便排出,6%~15%的药物以原形、15%为活性代谢物经尿排出,7%则以无活性的3-甲酰衍生物排出。亦可经乳汁排出。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中本品无积聚;由于自身诱导肝微粒体氧化酶的作用,在服用利福平的6~10天后其排泄率增加;用高剂量后由于胆道排泄达到饱和,本品的排泄可能延缓。利福平不能经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清除。...[查看全文]
  • 利福平滴眼液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沙眼及敏感菌引起的眼部感染,适用症包括沙眼、结膜炎、角膜炎、麦粒肿(跳针)等。利福平为半全成广谱杀菌剂,与依赖于DNA的聚酶的亚单位牢固结合,抑制细菌RNA的合成,防止该酶与DNA连接,从而阻断RNA转录过程。...[查看全文]
  • 利福平滴眼液用于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用法用量是滴眼。一次1~2滴,一日4~6次。使用前,请将滴丸放入缓冲液中,振摇,使完全溶解。...[查看全文]
  •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泡增生,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潜伏期5~14天,双眼患病,多发生于儿童或少年期。...[查看全文]
  • 在对沙眼衣原体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沙眼衣原体在其生活周期中有2个生物相,即原体和始体。原体感染相,大小约0.3μm,具有细胞壁,可存活于细胞外。始体称网状体是繁殖相,体积较大,约0.8μm,无传染性。原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在胞浆内发育转变为始体,以二分裂方式,形成子代原体。...[查看全文]
相关药品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