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太太网上药店 > 用药指导 > 五官科
五官科
解释:所谓的“五官”,指的就是“耳、眉、眼、鼻、口”这五种人体器官。常见的五官科疾病主要有:耳部疾病:中耳炎、耳鸣、外耳炎、耳聋、鼓膜穿孔、鼓膜修补、听力障碍;鼻部疾病: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过敏鼻炎、鼻部整形;咽喉疾病:喉炎、咽喉炎、急性咽喉炎、慢性咽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鼾症(打呼噜)声带息肉、声带息肉、急性咽炎以上为五官科疾病分类中比较常见的病症。

本栏目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五官科类疾病的相关用药指导,包括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相关文章,为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体的用药注意事项建议在专业药师或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官科用药指导

  • 清热暗疮丸,纯中药制剂,由金银花500g,大黄浸膏125g,穿心莲浸膏250g,牛黄15g,蒲公英浸膏175g,珍珠层粉37.5g,山豆根浸膏125g,甘草100g,栀子浸膏125g。制成。成品为为深棕色的圆形浓缩丸。除去外衣显棕褐色;气微,味苦。具有清解热毒、凉血散瘀、泻火通腑之功效。对因肺胃热盛、过食辛辣、肠胃积热导致血热瘀滞、蕴结肌肤而成的毛囊炎、脓疱疮、口舌生疮等有显著疗效。...[查看全文]
  • 龙胆泻肝丸成分有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关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龙胆泻肝丸的功能主治是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而且龙胆泻肝丸可以用于治疗痘痘,龙胆泻肝丸是泻肝火的,使肝气条达。...[查看全文]
  • 龙胆泻肝丸的功能主治是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查看全文]
  • 防风通圣颗粒由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炒)等多种药材精制而成。...[查看全文]
  • 二妙丸以炒制的苍术、黄柏按照1:1的比例粉碎后,按照传统水泛丸的工艺制成的中药成方制剂。二妙丸是中医用于燥湿清热的基础名方,广泛应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炎症、红肿、渗出等症。临床中在各科都有应用,只要是辨证为湿热证,尤其是湿重于热证,均可使用。...[查看全文]
  • 就目前而言,龙胆泻肝丸说明书上并没有明确有何副作用,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放心使用。龙胆泻肝丸是由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炙甘草等成分组成的。由药物成分可以知道龙胆泻肝丸是一个中药,用于耳聋,中耳炎,盆腔炎,阴道炎,眩晕,肝炎,尿道炎,胆囊炎,结膜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带状疱疹,慢性胆囊炎等症状的患者。...[查看全文]
  • 龙胆泻肝丸本品为丸剂,100粒重6克。一次3~6克,一日2次,口服。孕妇慎用,忌辛辣食物,有胃寒者慎用,注意寒凉过度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者不宜久服。药理作用方中药物分别含有龙胆苦甙、龙胆碱、黄芩素、黄芩甙、栀子素、泽泻醇等主要成分。研究证明药理作用广泛,无明显毒副作用。本方具有抗菌、抗炎、增强免疫功能、抗过敏等作用。...[查看全文]
  • 龙胆泻肝丸的成分里面都具有清热的作用,如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定惊;柴胡为清虚热的中药;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查看全文]
  • 龙胆泻肝丸和福人龙胆泻肝胶囊的主要区别就是性状不同。龙胆泻肝丸为暗黄色的水丸;味苦;福人龙胆泻肝胶囊为软胶囊,内容物为棕褐色膏状物,气特异,味苦。...[查看全文]
  • 最新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衰竭,导致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因为龙胆泻肝丸中的关木通的成分中含有马兜铃酸,而长期小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可以导致肾衰。...[查看全文]
相关药品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