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太太网上药店 > 用药指导 > 五官科
五官科
解释:所谓的“五官”,指的就是“耳、眉、眼、鼻、口”这五种人体器官。常见的五官科疾病主要有:耳部疾病:中耳炎、耳鸣、外耳炎、耳聋、鼓膜穿孔、鼓膜修补、听力障碍;鼻部疾病: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过敏鼻炎、鼻部整形;咽喉疾病:喉炎、咽喉炎、急性咽喉炎、慢性咽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鼾症(打呼噜)声带息肉、声带息肉、急性咽炎以上为五官科疾病分类中比较常见的病症。

本栏目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五官科类疾病的相关用药指导,包括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相关文章,为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体的用药注意事项建议在专业药师或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官科用药指导

  • 口舌生疮,也就是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有周期性复发的特点。胃肠功能紊乱、情绪紧张、精神刺激、过敏反应、内分泌紊乱、急性传染病等是引起本病的常见病因,另外,口腔粘膜损伤或常吃辛辣香燥的食物,也可导致口腔溃疡。...[查看全文]
  • 龙胆泻肝丸来源于古代名方《医方集解》,本方成份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是中医治疗肝胆实火、三焦湿热的重要良药。...[查看全文]
  • 龙胆泻肝丸出自《兰室秘藏》中,为清肝经湿热之方。主要成分:龙胆草120g,柴胡120克,黄芩60g,栀子(炒)60g,当归(酒炒)60克,生地黄120g,泽泻120g,车前子(盐炒)60g,甘草(蜜炙)60g等。...[查看全文]
  • 龙胆泻肝丸处方:龙胆120g柴胡120g黄芩60g栀子(炒)60g泽泻120g木通60g车前子(盐炒)60g当归(酒炒)60g地黄120g炙甘草60g制法: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查看全文]
  • 龙胆泻肝丸的说明书标有:...[查看全文]
  • 龙胆泻肝丸是治疗肝经湿热证的主要方剂,有清泻肝经湿热的作用。方中龙胆草泻肝经实火,除下焦湿热;黄芩、栀子协助龙胆草以增强清肝胆实火之效;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从小便而出;当归、生地养血益阴以和肝;柴胡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查看全文]
  • 现代中药研究表明,龙胆泻肝丸方中的龙胆草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其抗过敏是通过神经系统激动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实现的;柴胡、生地、当归、泽泻、黄芩均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炎、抗病毒作用;甘草能解百毒,具有类固醇样和抗病毒作用。药物的相互很好的配伍作用,也被西医师认同。...[查看全文]
  • 龙胆泻肝丸来源于古代名方《医方集解》,本方成份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黄、当归、柴胡、甘草。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是中医治疗肝胆实火、三焦湿热的重要良药。...[查看全文]
  • 龙胆泻肝丸主要成分为柴胡、车前子、当归、地黄、关木通、黄芩、龙胆、泽泻、栀子、炙甘草,经研究证明其药理作用广泛,无明显毒副作用。本方具有抗菌、抗炎、增强免疫功能、抗过敏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服用龙胆泻肝丸有以下禁忌:...[查看全文]
  • 复方熊胆薄荷含片中所含熊胆粉具有清热泻火与凉血止痛作用;薄荷脑与薄荷油外用时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消炎、止痒、止痛的作用;三氯叔丁醇为消毒防腐剂,具有抗菌作用。但是因为复方熊胆薄荷含片属于中成药,因此大家要注意为了避免中成药毒副作用的发生,医生不但要全面掌握中药的性味、功能、用法用量、毒性、配伍宜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熟悉中药现代药理知识,了解每味中药的主要成分、体内代谢、毒副作用等。作为患者,一般不要擅自购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购药。...[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