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太太网上药店 > 用药指导 > 五官科
五官科
解释:所谓的“五官”,指的就是“耳、眉、眼、鼻、口”这五种人体器官。常见的五官科疾病主要有:耳部疾病:中耳炎、耳鸣、外耳炎、耳聋、鼓膜穿孔、鼓膜修补、听力障碍;鼻部疾病: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过敏鼻炎、鼻部整形;咽喉疾病:喉炎、咽喉炎、急性咽喉炎、慢性咽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鼾症(打呼噜)声带息肉、声带息肉、急性咽炎以上为五官科疾病分类中比较常见的病症。

本栏目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五官科类疾病的相关用药指导,包括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相关文章,为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体的用药注意事项建议在专业药师或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官科用药指导

  • 明目地黄丸的处方是: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枸杞子60g菊花60g当归60g白芍60g蒺藜60g石决明(煅)80g。...[查看全文]
  • 如果只是眼部的问题建议用杞菊地黄丸,如果是兼有眼部和血脂,血压,三高的问题建议用明目地黄丸。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查看全文]
  • 明目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为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清热、解毒用药。它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口服用药,一次8丸,一日3次。使用本品要注意:1.孕妇慎服。2.虚寒性病证患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怕冷,手足凉,喜热饮。3.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4.该药品宜空腹或饭前服用开水或淡盐水送服。5.服药一周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7.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查看全文]
  • 杞菊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枸杞子、菊花等几味药物所组成。如上所述,较六味中多加入了枸杞子和菊花二味中药制成,枸杞子能补肝肾,菊花能清肝明目降肝火。...[查看全文]
  • 要了解明目地黄丸的功效,我们先看看它的组成成分。明目地黄丸组方为熟地黄、山茱萸、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能滋阴补肾,适用于因肾阴亏损出现的目视昏花、视力减退、头晕耳鸣等症。视疲劳与中医眼科肝劳一症相似。“肝劳”一词最早见于《千金要方》,是指持续地注视近距离目标后,眼睛过于劳累而出现眼胀、眼痈、头晕、眼眶胀痛等症状。因目为肝窍,故名肝劳。因此,具有养肝益肾、明目益睛作用的中成药,比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成了缓解视疲劳的经典药品。...[查看全文]
  • 明目地黄丸的药物成分如下:熟地黄、菊花、茯苓、山药、泽泻、枸杞子、山茱萸、丹皮、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查看全文]
  • 柴胡舒肝丸是由茯苓、白芍(酒炒)、陈皮、桔梗等中药制成的大蜜丸,味甜而苦,主要用于治疗肝气不舒,胸胁痞闷等症。临床上有些乙肝患者服用柴胡舒肝丸来进行护肝。而明目地黄丸一般用于滋肾养血明目,治肝肾阴虚、目涩羞明、视物模糊、迎风流泪。其中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入心、肝、肾经。功能益肝肾、滋阴降火、养血补血。有促血凝、增强心脏收缩力、利尿、轻微降血糖的作用。...[查看全文]
  • 明目地黄丸的主要成分是六味地黄丸再加上六味药(即熟地黄、山茱萸制、怀山药、云茯苓、牡丹皮、福泽泻等六味,加枸杞子、甘菊花、全当归、大白芍、潼蒺藜、石决明煅)。...[查看全文]
  • 柴胡舒肝丸的主要作用是治疗肝气郁结、左胁痛的肝胆疾病,而且慢性肝炎、胆病、慢性胃炎、溃疡病、肋间神经痛、胃神经官能症、痛经等有上述症状表现者可服用治疗,这主要是因为柴胡舒肝丸具有疏肝理气,消胀止痛,活血,肝气疏通等作用,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等症。...[查看全文]
  • 杞菊地黄丸和明目地黄丸的区别其实还是挺多的,大家在选择使用药物之前一定要看清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