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太太网上药店 > 用药指导 > 皮肤疾病 > 皮炎湿疹

皮炎湿疹用药指导

  •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适应于保护肝细胞,改善肝脏生化指标,预防肝衰;抗肝脏纤维化,抑制肝细胞癌变,阻断肝病毒复制,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肝病、肝功能异常、湿疹、皮肤炎、荨麻疹等。...[查看全文]
  • 药品规格指单位剂量药品中含有药物的量,不同药品或同一种药品的规格可以相同或不同,如维生素C片:100mg/片,硝苯地平片:10mg/片或5mg/片,阿齐霉素片:250mg/片或100mg/片,我们日常所说的规格如10mg×100片指包装规格。包装规格一般由生产厂商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制定,还可分小包装、中包装、大包装等,如25mg×12片/盒×10×30。...[查看全文]
  • 三价铬对人体几乎不产生有害作用,未见引起工业中毒的报道。进入人体的铬被积存在人体组织中,代谢和被清除的速度缓慢。铬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浆中的球蛋白、白蛋白、r-球蛋白结合。六价铬还可透过红细胞膜,15分钟内可以有50%的六价铬进入细胞,进入红细胞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铬的代谢物主要从肾排出,少量经粪便排出。六价铬对人主要是慢性毒害,它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在体内主要积聚在肝、肾和内分泌腺中。通过呼吸道进入的则易积存在肺部。六价铬有强氧化作用,所以慢性中毒往往以局部损害开始逐渐发展到不可救药。经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开始侵害上呼吸道,引起鼻炎、咽炎和喉炎、支气管炎。...[查看全文]
  • 复方甘草酸苷是以β体甘草酸苷为主要成分并辅以甘氨酸、半胱氨酸制成的强力肝细胞膜保护剂,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在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来保护肝细胞膜,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通过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以及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而具有抗炎及抑制肝细胞凋亡作用。该药对肝脏的降酶效果已被确认,其降酶作用在给药6h后即可出现,给药12h后转氨酶降至最低值,复方甘草酸苷已经在药物性肝炎和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上取得较好疗效。...[查看全文]
  •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具有保护肝细胞,改善肝脏生化指标,预防肝衰;抗肝脏纤维化,抑制肝细胞癌变,阻断肝病毒复制,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治疗效果显著,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选用。...[查看全文]
  • 皮囊炎由毛孔因大量出油阻塞而导致发炎,或细菌,霉菌的感染而导致毛囊发炎来造成。与体质(个人皮肤出油情况),饮食,卫生习惯,内分泌系统均有关。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后不留痕迹。...[查看全文]
  • 过敏性紫癜(allergicpurpura)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Henoch-Schönlein综合征,是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以致造成出血症状。多在冬末春初发病。皮肤紫癜多为首发症状,双下肢尤其在关节周围皮肤紫癜密集,紫红色斑点,分批出现,称为皮肤型。或伴有腹痛便血,消化道症状,称为腹型。约90%病人在患病三个月以内出现血尿、蛋白尿,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称为紫癜性肾炎或肾病。数月乃至数年不愈,愈后不良。...[查看全文]
  • 1997年,荷兰学者的试验研究发现,SNMC可选择性地抑制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从而直接发挥抗炎作用。已知甘草酸有2个差向异构体,即α体甘草酸和β体甘草酸。该试验得出的结论是β体甘草次酸对补体经典途径有强力的抑制作用(IC50=35μmol/L),而对旁路途径无抑制作用(IC50>2500μmol/L)。...[查看全文]
  • 首先,我们来比较一下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和扑尔敏间的区别:...[查看全文]
  • 服用中药的时间:需要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一般来说,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1-2小时服。安眠药物则应在睡前服。其它药物一般也宜在饭后服,总之无论饭前或饭后服药,均应略有间隔,如饭前、后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疗效。...[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