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太太网上药店 > 用药指导 > 皮肤疾病
皮肤疾病
解释:皮肤病(dermatosis)是发生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病的种类不但繁多,多种内脏发生的疾病也可以在皮肤上有表现。引起皮肤病的原因很多,比如感染因素引起的皮肤病,如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常常有一定的传染性。

本栏目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皮肤疾病类疾病的相关用药指导,包括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相关文章,为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体的用药注意事项建议在专业药师或医生指导下使用。

皮肤疾病用药指导

  • 依托红霉素混悬液用于治疗对青霉素产生耐药而对依托红霉素敏感的细菌所致的感染。依托红霉素混悬液临床上主要适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感染,如肺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多发性疖痈等;依托红霉素混悬液亦可用于治疗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军团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及白喉带菌者等。...[查看全文]
  • 依托红霉素混悬液用于治疗对青霉素产生耐药而对依托红霉素敏感的细菌所致的感染。依托红霉素混悬液临床上主要适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感染,如肺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多发性疖痈等;依托红霉素混悬液亦可用于治疗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军团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及白喉带菌者等。...[查看全文]
  • 依托红霉素混悬液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杀菌作用。依托红霉素混悬液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位)处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依托红霉素混悬液可以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依托红霉素混悬液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抑制。本品仅对分裂活跃的细菌有效。...[查看全文]
  • 依托红霉素混悬液中游离红霉素在肝内代谢,依托红霉素混悬液的血消除半衰期(T1/2a)为1.4~2小时,无尿患者的血半衰期可延长至4.8~6小时。依托红霉素混悬液主要在肝中浓缩和从胆汁排出,并进行肠肝循环,依托红霉素混悬液约2%~5%的口服量和10%~15%的注入量自肾小球滤过排除,尿中浓度可达10~100mg/L。粪便中也含有一定量。依托红霉素混悬液的血或腹膜透析后极少被清除,故透析后无需加用。依托红霉素混悬液口服0.25g和0.5g的血药峰浓度(Cmax)于2小时到达,分别为1.4mg/L和4.2mg/L。依托红霉素混悬液吸收后除脑脊液和脑组织外,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尤以肝、胆汁和脾中的浓度为最高。...[查看全文]
  • 依托红霉素混悬液有一定量(约为血药浓度的33%)进入前列腺及精囊中,但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中浓度仅为血药浓度的10%左右。依托红霉素混悬液可进入胎血和排入母乳中,胎儿血药浓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5%~20%,母乳中药物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50%以上。表观分布容积(Vd)为0.9L/kg。依托红霉素混悬液中游离红霉素在肝内代谢,依托红霉素混悬液的血消除半衰期(T1/2a)为1.4~2小时,无尿患者的血半衰期可延长至4.8~6小时。依托红霉素混悬液主要在肝中浓缩和从胆汁排出,并进行肠肝循环,依托红霉素混悬液约2%~5%的口服量和10%~15%的注入量自肾小球滤过排除,尿中浓度可达10~100mg/L。粪便中也含有一定量。依托红霉素混悬液的血或腹膜透析后极少被清除,故透析后无需加用。...[查看全文]
  • 依托红霉素混悬液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杀菌作用。依托红霉素混悬液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位)处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依托红霉素混悬液可以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依托红霉素混悬液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抑制。本品仅对分裂活跃的细菌有效。...[查看全文]
  • 丹参酮胶囊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用于痤疮,扁桃腺炎,外耳道炎,疖,痈,外伤感染,烧伤感染,乳腺炎,蜂窝组织炎,骨髓炎等。那么,丹参酮胶囊主要成分为隐丹参酮的吗?...[查看全文]
  • 丹参酮胶囊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参酮亦称总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具有抑菌作用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丹参酮胶囊用于化脓性和外科感染;用于痤疮;用于宫颈糜烂;用于麻风、扁桃体炎。...[查看全文]
  • 丹参酮胶囊属于中成药制剂,而其主要成分是隐丹参酮,是利用丹参经过现代制药工艺技术提取的有效成份,是一种中成药制剂,不含激素,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十分受那些患有痤疮,扁桃腺炎,疖等一类皮肤病的患者欢迎。...[查看全文]
  • 丹参酮胶囊的药理毒理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