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太太网上药店 > 用药指导 > 皮肤疾病
皮肤疾病
解释:皮肤病(dermatosis)是发生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病的种类不但繁多,多种内脏发生的疾病也可以在皮肤上有表现。引起皮肤病的原因很多,比如感染因素引起的皮肤病,如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常常有一定的传染性。

本栏目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皮肤疾病类疾病的相关用药指导,包括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相关文章,为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体的用药注意事项建议在专业药师或医生指导下使用。

皮肤疾病用药指导

  • 利巴韦林颗粒的主要成份有:利巴韦林。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查看全文]
  • 利巴韦林颗粒口服后吸收迅速,利巴韦林颗粒在60-90分钟内血药浓度可达到峰值。利巴韦林颗粒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颗粒的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利巴韦林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利巴韦林颗粒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利巴韦林颗粒的体外抗病毒活性可被鸟嘌呤核苷和黄嘌呤核苷逆转的结果提示,利巴韦林颗粒可能作为这些细胞的代谢类似物而起作用。...[查看全文]
  • 利巴韦林颗粒在单剂量药物研究中,当利巴韦林与高脂肪餐(841千卡热量,53.8g脂肪,31.6g蛋白质和57.4g糖类)一同食用时,AUCtf和Cmax增加70%。利巴韦林颗粒尚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证实这些结果的临床相关性。利巴韦林颗粒在临床药效研究时未进行关于食物消耗方面的说明。...[查看全文]
  • 利巴韦林颗粒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然而由于首过效应,利巴韦林颗粒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平均值为64%(44)。利巴韦林颗粒在单次服用200~1200mg剂量范围内,利巴韦林颗粒的剂量与AUC0-t(从0时间到最后测试点之间的AUC)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利巴韦林颗粒的剂量与Cmax之间的关系呈曲线性的,利巴韦林颗粒单剂量在400~600mg以上时趋近于渐近线。...[查看全文]
  • 利巴韦林颗粒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然而由于首过效应,利巴韦林颗粒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平均值为64%(44)。利巴韦林颗粒在单次服用200~1200mg剂量范围内,利巴韦林颗粒的剂量与AUC0-t(从0时间到最后测试点之间的AUC)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利巴韦林颗粒的剂量与Cmax之间的关系呈曲线性的,利巴韦林颗粒单剂量在400~600mg以上时趋近于渐近线。...[查看全文]
  • 利巴韦林颗粒在单剂量药物研究中,当利巴韦林与高脂肪餐(841千卡热量,53.8g脂肪,31.6g蛋白质和57.4g糖类)一同食用时,AUCtf和Cmax增加70%。利巴韦林颗粒尚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证实这些结果的临床相关性。利巴韦林颗粒在临床药效研究时未进行关于食物消耗方面的说明。...[查看全文]
  • 利巴韦林颗粒为白色或类白色颗粒。利巴韦林颗粒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利巴韦林颗粒口服后吸收迅速,利巴韦林颗粒在60-90分钟内血药浓度可达到峰值。利巴韦林颗粒进入体内后,利巴韦林颗粒经磷酸化生成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利巴韦林单磷酸。利巴韦林颗粒的消除半衰期约为24小时。利巴韦林颗粒能滞留于红细胞内。利巴韦林颗粒主要由肾脏排泄,仅有少量随粪便排出。...[查看全文]
  • 利巴韦林颗粒为白色或类白色颗粒。利巴韦林颗粒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利巴韦林颗粒口服后吸收迅速,利巴韦林颗粒在60-90分钟内血药浓度可达到峰值。利巴韦林颗粒进入体内后,利巴韦林颗粒经磷酸化生成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利巴韦林单磷酸。利巴韦林颗粒的消除半衰期约为24小时。利巴韦林颗粒能滞留于红细胞内。利巴韦林颗粒主要由肾脏排泄,仅有少量随粪便排出。...[查看全文]
  • 利巴韦林颗粒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如RNA病毒的流感病毒、上呼吸道合胞病毒和DNA病毒的疱疹病毒。其作用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查看全文]
  • 利巴韦林颗粒的主要成分是利巴韦林。白色或类白色颗粒。适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疱疹病毒感染。那么孕妇及哺乳期妇可以服用利巴韦林颗粒吗?...[查看全文]
相关药品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