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太太网上药店 > 用药指导 > 呼吸系统 >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用药指导

  • 羧甲司坦颗粒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引起的痰液黏稠,咳出困难者。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查看全文]
  • 羧甲司坦颗粒的作用与溴己新相似,主要在细胞水平影响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低黏度的唾液黏蛋白(sialomucin)分泌增加,而高黏度的岩藻黏蛋白(fucomucin)产生减少,因而降低痰液黏滞度,使之易于咳出。羧甲司坦颗粒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引起痰液黏稠、咳痰困难等。用于小儿非化脓性耳炎,有预防耳聋效果。...[查看全文]
  • 羧甲司坦颗粒为祛痰类非处方药药品。每包羧甲司坦颗粒含羧甲司坦0.5g。羧甲司坦颗粒的作用与溴己新相似,主要在细胞水平影响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低黏度的唾液黏蛋白(sialomucin)分泌增加,而高黏度的岩藻黏蛋白(fucomucin)产生减少,因而降低痰液黏滞度,使之易于咳出。羧甲司坦颗粒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引起痰液黏稠、咳痰困难等。用于小儿非化脓性耳炎,有预防耳聋效果。...[查看全文]
  • 解热镇痛抗炎药俗称退烧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通常可分为水扬酸类、苯胺类、吲哚类、芳基乙酸类、芳基丙酸类、烯醇酸类、吡唑酮类、烷酮类、异丁芬酸类。尽管结构各异,但均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查看全文]
  • 羧甲司坦颗粒的作用主要在细胞水平影响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低黏度的唾液黏蛋白(sialomucin)分泌增加,而高黏度的岩藻黏蛋白(fucomucin)产生减少,因而降低痰液黏滞度,使之易于咳出。羧甲司坦颗粒为粘液调节剂,主要作用于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低粘度的唾液粘蛋白分泌增加,高粘度的岩藻粘蛋白产生减少,因而使痰液的粘稠性降低而易于咳出。...[查看全文]
  • 头孢克洛缓释片,本品主要成分为头孢克洛,其化学名为(6R,7R)-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一水合物。本品为蓝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类白色。本品适用于敏感病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1.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咽炎、扁桃体炎;3.肺炎;4.鼻窦炎;5.单纯性下尿路感染;6.皮肤软组织感染。其不良反应是:1.多见胃肠道反应:软便、腹泻、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暖气等。2.血清病样反应较其他抗生素多见,小儿尤其常见,典型症状包括皮肤反应和关节痛。3.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阴部瘙痒等。4.其他:血清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及肌酐轻度升高、蛋白尿、管型尿等。...[查看全文]
  • 头孢克洛缓释片,本品主要成分为头孢克洛,其化学名为(6R,7R)-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一水合物。本品为蓝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类白色。头孢克洛缓释片的药物相互作用是:1、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强利尿药,卡氮芥、链佐星等抗肿瘤药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与本品合用有增加肾毒性的可能。2、拉维酸可增强本品对某些因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本品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3、服丙磺舒可延迟本品的排泄。...[查看全文]
  • 头孢克洛缓释片,本品主要成分为头孢克洛,其化学名为(6R,7R)-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一水合物。本品为蓝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类白色。本品适用于敏感病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1.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咽炎、扁桃体炎;3.肺炎;4.鼻窦炎;5.单纯性下尿路感染;6.皮肤软组织感染。...[查看全文]
  • 头孢克洛缓释片,本品主要成分为头孢克洛,其化学名为(6R,7R)-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一水合物。本品为蓝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类白色。本品适用于敏感病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1.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咽炎、扁桃体炎;3.肺炎;4.鼻窦炎;5.单纯性下尿路感染;6.皮肤软组织感染。...[查看全文]
  • 头孢克洛缓释片,本品主要成分为头孢克洛,其化学名为(6R,7R)-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一水合物。本品为蓝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类白色。本品适用于敏感病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1.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咽炎、扁桃体炎;3.肺炎;4.鼻窦炎;5.单纯性下尿路感染;6.皮肤软组织感染。...[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