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康太太网上药店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仁和)
温馨提醒:商品包装因厂家更换频繁,如有不符请以实物为准。
  •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仁和)包装缩略图1
OTC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仁和)

通用名称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
品牌名称
仁和
生产企业
江西铜鼓仁和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54794
零售价格
暂无价格
功效作用

用于小儿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关节痛、偏头痛、头痛、肌肉痛、牙痛、神经痛。

[详情]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1袋,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袋。12岁以下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详情]
最近浏览
702次
规格含量
扫码下载APP商城 · 立即下单
  • 正品保障
  • 开箱验货
  • 隐私包装
  • 满额包邮
打开微信 扫一扫
下载APP商城
APP商城下载二维码
扫码下载APP首单立返5元
  • 商品名称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
  • 品牌名称 仁和
  • 通用名称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
  • 生产厂家 江西铜鼓仁和制药有限公司
  • 包装规格 0.1gx12袋/盒
  •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54794
图文详情
说明书
温馨提醒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药师或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
通用名称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
商品名/品牌 仁和
主要成份 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颗粒,味甜。
功效与作用 用于小儿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关节痛、偏头痛、头痛、肌肉痛、牙痛、神经痛。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1袋,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袋。12岁以下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副作用 不良反较少,对胃无刺激性,不引起胃出血,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白血球减少等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禁忌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对阿司匹林过敏者,一般对本品不发生过敏反应,但有报告,在因阿司匹林过敏而发生喘息的病人中,少数服用本品后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 3.不能同时服用含有本品及其他解热镇痛药的制剂。 4.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5.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6.如服药过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就医。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相互作用 1.应用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或解痉药(如颠茄)的患者,长期使用本品时可致肝脏损害。 2.本品与氯霉素同用时可增强后者的毒性。 3.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 密闭。
有效期 24 月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54794
生产企业 江西铜鼓仁和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资讯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和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可以一起使用吗?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适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也可用于儿童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不含伪麻黄碱、右美沙芬等“问题成分”,更加安全、高效!颗粒剂型,具蔗糖甜味,更加适合儿童服用!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和对乙酰氨基酚颗粒能同吃吗?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神经痛、月经痛。
优卡丹可以和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合用吗? 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神经痛、月经痛。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和对乙酰氨基酚颗粒能同吃的吗?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应用时所发生的药效变化。即产生协同(增效)、相加(增加)、拮抗(减效)作用。合理的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增强疗效或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反之可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还可能发生一些异常反应,干扰治疗,加重病情。作用增加称为药效的协同或相加,作用减弱称为药效的拮抗,亦称谓“配伍禁忌”。那么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和对乙酰氨基酚颗粒能同吃吗?
药品验真技巧
扫描药品追溯码查询真伪 目前市面上很多药品出厂的时候都会在药品外包装盒印上药品追溯码,如果您想验证药品真伪可以打开手机支付宝(微信不支持查询)对准药品追溯码扫一扫,如果扫描结果显示药品的详细信息,那么药品大概率为正品。如果没有扫描出信息,建议咨询销售商。
扫描条形码进行查询验真 由于不是全部药品外包装盒都有药品追溯码,所以如果药品外包装盒没有药品追溯码,那么可以用支付宝或者微信对准包装盒上的条形码扫一扫,真药会显示药品的相关信息,伪劣药品则不会显示。
查询国药准字号是否备案 市面上任何一款流通中的药品都会在国家药监局进行备案并获取批准文号,您可以打开国家药监局网站-选择数据查询-输入批准文号进行查询,如果查询不到备案信息,那么就有可能是伪劣药品。